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即世间而超世间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 冯骏潇 阅读:133 复制标题和网址

苏格拉底曾言:“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一个睁开双眼审视自己生活的人,必然会对自我的生活状态做出相应的判断。而在这其中,关于行为与意识的是非善恶判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一块领地。而最终选择舍弃“快乐的猪”生活模式,转而投入建设道德的实践并将之作为自己生活指南的人也在这种痛苦的叩问与求索中走上了一条光荣之路。在这条路上,人们脚踩着现世的土壤,却以思想和善的意志捧出超世的道德理想,并在这永恒地眺望与奔赴中,以德性屹立于天地间,指明来路与去处。在我看来,这便是伦理学——一门研究道德的学问之于人类的终极意义。

在探讨伦理学之于人的意义之前,我们首先以“即世”的眼光来看道德的起源与发展路径,并探寻人在其中所处的位置。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仅存在于人与人类社会之中。人是劳动的产物,在劳动中,形成了人这一道德主体,也形成了人类社会这一道德存续的空间。我们可以设想远古时代,人类在谋求生存的劳动中所形成的分工协作。在这种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中,部落内开始有了共同的利益,人类也因此开始明确自己在集体中的责任,并通过不断地实践解决矛盾,相互依存,并渐渐由社会意识中生发出道德的意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个体、他者与公众利益的界限愈发清晰,而面对界限所强化的各种可能的矛盾,人类选择以道德来协调矛盾,制约冲突,来确保社会关系的稳定与持续发展。在这里,道德作为人类所选择的行为规范,体现着人作为“单个的社会存在物”对自我、他者存在的认同,正是这种认同明晰了人在社会中的角色,从而逐步接受并遵守“我—他”之间的相处规则,而人自觉自为意识的发展也推动着诸如“尊重”“友爱”等道德的建立与成长。细究道德的起源,我们可以发现,劳动、社会关系以及人的自觉意识相互作用,并形成一股合力,人在不断的实践与进化中,使道德生发,为未来指明了“善”的路途。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中,道德也不断更迭进化。纵观人类历史,我们可以看见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人类从矇昧自然的原始状态走出,给自由戴上镣铐,开始建设文明并催生了阶级与统治,人类道德因分工交往的发展得到进步,却也在少数人的剥削中被抑制。时间继续向前推进,在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矛盾的演进与权力的更迭中,也是在对人民的暴力与规训中,道德作为统治者的权力话语渐渐形成严密的规范体系。道德啊,尽管给人们诸如礼义廉耻的文明规范,却也束缚住了人的自由发展。有束缚就有抗争,于是就有鲁迅等无数人执笔痛骂“吃人的道德”。人类为自己戴上镣铐接受社会道德的驯化,却也在实践中成长,并获得了挣脱镣铐的力量。那些在历史长河中一直被压迫着的苦难的灵魂将要站起,而“解放”是他们的军旗。我常想,当劳动者触摸着“解放”二字时,他们会抱着怎样颤栗的心情,那是他们在接受无数压迫与驯化后,在留下文明的美德后,决心为自己,为无数人搏出一个平等自由的新世界。而在这其中,呼吁人的解放,实际上也是在呼吁道德的解放。道德尽管一直在人类社会进程中交织着进步与落后、善良与邪恶,却在经济的制约和阶级的制衡中不断在批判继承中发展,就好像在恶的黑夜里同时存有善的火光,道德就在光明与黑暗的矛盾运动中成长。人的光荣也便在此呈现,在即世的苦旅中永远保有超世的热切追求。

其次,我们透析道德的本身,来看人在即世之中所抱有的超世的希望,具体体现在人对道德的架构与运用中。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道德最初被架构是由于它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人们从自身阶级地位即自身进行生产与交换的经济关系中获得自己的伦理概念,因此道德除了开始最初级和最后最高级的阶段都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的烙印,但它始终在进步中,随着生产力的解放和生产关系的改变而进步着,况且由于同一社会经济结构中各阶级存在共同利益,不同的阶级道德里也反映着道德的普遍性。人类创造的道德在历史传承和相互借鉴中存续,显示着某些超世的永恒性。作为一种特殊的调节方式,道德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等他律的形式给人们即世的规劝,在这个过程中也被道德的主体接纳为自律的意志,上升成心灵的法则,持久而广泛地给予人们超世的慰藉与支持。作为一种实践精神,道德即世地指导人的行为,是精神性的价值,更是实现价值的行动;它立足于现实却不满足于现实,而是在实践中追求着理想,它从人的需求出发来改造世界,对世界进行价值的描述,蕴含着人们超世的追求。道德的精神作为超世间的价值指引,广泛存在于其他社会要素中,通过它们产生即世的效应,人类的政治、法律、文艺、宗教和科学技术都与道德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它们因为道德的内核支撑才具有超世永恒的意义,正是在道德的支撑下人类才有可能创造出丰富深刻的文化。即使一个时代陨落,我们依然可以看见人类创造的道德文化依然闪耀在文明中,人们依然携带着他们,在扬弃中前进。

行文至此,我们可以看见人类在建构道德的学问中所呈现的光荣。这是一种积极的创造。而现在,我们去看这门关于道德的学问如何具体的作用于人,带领人类走上光荣之路。这就涉及到道德的结构与功能。在道德的路途中,必然保有过去的精华与糟粕作为传统因素和根植于当下社会经济情况的现实性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稳定的道德整体,并在道德主体内部协调着。而与此同时,道德也有超世的理想性因素,来指引人类向着更高的方向走去。使得人以道德意识进行自我规范,并通过实践性的道德活动推动着道德意识的发展。个体的进步会带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在社会道德与个体道德的统一中,人得以舒展四肢,以德性立身;社会经济发展有了长足的精神动力,这种内在的活力成为经济整体的发展源泉,使看功利转向崇高;政治的正义性与合理性得以维护,带动社会成员凝心聚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在这其中,伦理学通过对道德的研究,为人们带来了是非善恶的判断指南,推动了人们向着无限光明的善进步。人类赋予伦理道德以生命,伦理道德使人有了光荣的立身处。

光荣何为?我想,当一个人,能够凭借着心中善的意志扎根于现世,去践行超世的道德理想时,文明的弧光已落在他的身上。他也就因此带着伦理学所赋予的光荣使命,向着未来坚定地走去。

相关内容

青春力量托举梦想——中北大学学子谭炫艺的云端助学和社区服务实践

夏日炎炎,在由河津市委社会工作部、河津市民政局、河津市文明办、共青团河津市委、河津市爱心志愿者协会联合举办的河津市“云端助学益起成长”大学生辅导小朋友志愿项目中...

梧院学子三下乡:实践乐趣动人心,践行精神添风采

大学生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马玉璇)2024年7月8日,梧州学院“花开半夏青春筑梦”食药基层服务践行团前往梧州市蒙山县文圩镇木护村进行实践活动。此次来到木护村,践行团的...

广东医科大学志愿者开展急救知识宣讲:“救”在身边,共护美好未来

为了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和提升救人助人能力,广东医科大学湛城蓝志愿服务队于7月11日在友谊街道文化站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肺复苏(CPR)教学宣讲活动。本...

共享食堂调研记:深入社区食堂,共创社区美好未来

7月6日,我们很荣幸作为衢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食空邻聚,共创未来”逐梦科创社会实践团队——食链先锋队中的一员,参与到了衢州市未来社区共享食堂运营模式和满意度的深入...

走进国之重器,感悟工匠力量

为感受“大国工匠”精神,加强新时代工业认知,了解现代化、智能化工业流水线,传承钢铁精神,点亮奋斗青春,了解攀钢建设情况,追忆攀钢人的光辉历程。在攀钢钒制造部管控...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海报

投诉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