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先活命,理想才能有所附丽——读《孤独者》有感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 苗馨月 阅读:140 复制标题和网址

身为启蒙思想的传播者,启蒙运动的带头人,鲁迅除了冷眼看待世间迂腐、颓败的一切,同时也时刻深刻地凝视着那个真正的自我。在短篇小说《孤独者》中,“我“,申飞,即代表着鲁迅,而被描绘出一生的魏连殳同样也是鲁迅自己。由申飞的视角观察魏连殳的一生,由两人在葬礼上相遇,相识开始,到相交,相熟,最后申飞为魏连殳送殓,这整个过程便是鲁迅对自我的审视,在经历极端痛苦的反省与挣扎之后,亲手埋葬自己——那个消极的、对旧社会感到绝望的鲁迅的过程。时值启蒙运动的浪潮衰退之际,鲁迅不仅被外界打压,同时也经历着疾病的折磨,亲人朋友的不解与疏远。魏连殳也由此诞生——他致力于启蒙,但最后依然不得不向现实低头,理想和现实,终究是难以在那样令人窒息的大环境下共存。

小说一开始便交代了魏连殳的异于常人。他是村里唯一一个外出留学的人,所以村人对此说是“同我们都是异类的”,此处便为下文启蒙与守旧,新思想与旧思想的斗争做好了铺垫。同时村人又很妒羡,说他挣得许多钱,这同样体现出生活在旧规矩制度下人们眼界的狭窄和思想的局限。以财富衡量一个人的价值,说明村人们只是注重眼前的即得利益,而不去考量更高层次的追求。若你无法持续对他们有益,甚至损害、威胁到他们的利益,他们随时可以将你抛入地狱,甚至让你丧失体面地生存的权利。这也是为什么后文中随着魏连殳身份的转变,村人们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变化在一些角度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送殓。魏连殳的祖母过世了,村人们担心他不愿按照旧礼俗举办葬礼,而未曾想魏连殳从不在意这些浮于表面的形式。村人们有模有样的哭丧,其中又有几人是真正不舍死去之人的离开呢?反观魏连殳,葬礼上始终没落一滴泪,而是在人群散尽后声嘶力竭、发自肺腑地哭泣、长嚎。而在魏连殳去世后,由于他的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先前对他爱答不理的村民纷纷来为其送殓,其中包括一直意图瓜分他房产的从堂兄弟和千里迢迢赶来的远方侄子。都知道魏连殳交运了,所以人人都想来分一杯羹,扯一丝关系,沾一份光,这哭丧虚假得使旁观者申飞也不得听完了。常见新闻中,甚至口耳相传里,该尽孝时,该陪伴时晚辈、朋友不见踪影,一到划分利益时又纷纷涌上前来,这正是真实的人间丑态。鲁迅的文章正是不带一点掩饰地将这层纱布撕碎,把丑态直截了当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带着憎恶与嘲讽,冷眼相待。

其次,孩子。我们都说孩子是最天真纯洁的,受到打击前的魏连殳简直不能更加赞同这一点。甚至在我对这一观点提出反对后,魏连殳十分生气地与我争论:“大人的坏脾气,在孩子们是没有的。”于是不欢而散。见到孩子们,他“再不像平时的那样冷冷了,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宝贵“,恨不得把自己最好的东西留给他们。而就是他如此信任、爱护的孩子们,在社会对魏连殳反对北洋政府,传播启蒙思想的行为产生流言蜚语,风向大幅转变的时候,也纷纷疏远他。孩子的背后是大人,是传统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人。没有大人们的引导和灌输,想必孩子们是不明白这其中意义的。若要启蒙,由新一代开始当然最容易,而当大环境中的主流思想将个别标新立异而孤立无援的声音完全淹没,余下的便只有可悲的顺从与无边的沉默。

最后,理想。为了实现启蒙的理想,魏连殳处处受到攻击和排挤,为了维持生存,他愿意从事一个月二三十块钱的抄写工作。可就连这样卑微的工作也难以寻得。这就是现实。魏连殳隔了许久才给申飞寄来了一封信——我更愿意称之为忏悔书——信中写道他最终成为了先前一直反抗的北洋政府的顾问。“我已真的失败——然而我胜利了。”他失败了,败给了现实,输掉了意志,开始躬行先前自己所憎恶的一切。他胜利了,在世俗的眼里,他获得了权力、地位,他获得了体面地生存下去的资格和条件。没有人再会漠视他,小看他,然而他也已成为吹捧封建政府,发表华丽言论的附庸风雅的一具行尸走肉了。在那之后,房东二话不说将正屋出租给他住,关心他的病情,孩子们就算是扮小狗也愿意跟他一起玩。然而他再也不会亲切地对待这些人,他像所有权势一样有了所谓架子——这并非他的本意,而是他极度厌恶这个虚伪的自己,所以故意放任自己以足以体面生存的身份地位在这同样虚伪的社会娱乐至死。

魏连殳在由充满希望,到失望,再到绝望的过程中已逐渐看透了这个社会最真实的面目——先活命,理想才能有所附丽。他清醒地堕落着。也是由于对自己的厌恶,他不愿结婚生子,流水似的花钱,不愿在身后留下任何存在过的痕迹。魏连殳象征着启蒙,而这启蒙在环境的浸染下萎焉了,死了。那个曾在启蒙运动中意气风发,而在现实压迫下一步一步对自我,对社会产生无尽怀疑与否定的鲁迅也死了。此时的申飞,另一个鲁迅的化身,在目睹这让人痛心的一切后,为魏连殳送殓,也是亲手埋葬了那个消极致死的自己。那就轻松坦然地在月光下走下去吧,申飞或仍将与现实生活博弈,但他心中的理想不会破碎,中国社会的启蒙也将留存着一丝希望。

或许有人会怀疑,会指责魏连殳的动摇、屈服,但鲁迅更想告诉我们,无需攻击,无需批判,只有先活下去,理想才有所附丽。他亲手为自己送葬,也是对世人的激励——此后若是没了炬火,我便是那唯一的光。

相关内容

青春力量托举梦想——中北大学学子谭炫艺的云端助学和社区服务实践

夏日炎炎,在由河津市委社会工作部、河津市民政局、河津市文明办、共青团河津市委、河津市爱心志愿者协会联合举办的河津市“云端助学益起成长”大学生辅导小朋友志愿项目中...

梧院学子三下乡:实践乐趣动人心,践行精神添风采

大学生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马玉璇)2024年7月8日,梧州学院“花开半夏青春筑梦”食药基层服务践行团前往梧州市蒙山县文圩镇木护村进行实践活动。此次来到木护村,践行团的...

广东医科大学志愿者开展急救知识宣讲:“救”在身边,共护美好未来

为了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和提升救人助人能力,广东医科大学湛城蓝志愿服务队于7月11日在友谊街道文化站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肺复苏(CPR)教学宣讲活动。本...

共享食堂调研记:深入社区食堂,共创社区美好未来

7月6日,我们很荣幸作为衢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食空邻聚,共创未来”逐梦科创社会实践团队——食链先锋队中的一员,参与到了衢州市未来社区共享食堂运营模式和满意度的深入...

走进国之重器,感悟工匠力量

为感受“大国工匠”精神,加强新时代工业认知,了解现代化、智能化工业流水线,传承钢铁精神,点亮奋斗青春,了解攀钢建设情况,追忆攀钢人的光辉历程。在攀钢钒制造部管控...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海报

投诉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