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强硬宣传要不得,客观公正做学问—教授并非真理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高瑞鑫 徐嘉乐 阅读:135 复制标题和网址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个观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但大家对于清华大学李稻葵教授发表的有关疫情的观点的看法,可谓是出奇的一致,皆为差评,当然我也不例外。

在文章中,李稻葵教授的观点是过去两年的抗疫相当于为每个中国人多增加了10天寿命。他通过,对比美国死于新冠疫情的人数,假设我国没有搞好防疫措施,计算出我国应该死亡的人数。滨江,其死亡人员则定为中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人,估计了一个大概的年龄段。进而用我们现在的平均年龄减去假定的新冠病人去世的平均年龄,在除以全国的总人数,最后得出,全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增长了10天。毫无疑问,我对于李稻葵教授的观点及其论证的方法存有疑问和否定的态度。

我将对此论证提出我的观点和看法:

一、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比较有何意义?李道奎教授举例计算说明中国如果没有做好防疫措施,那么在过去两年的疫情中,会有400万生命的损失。我认为此论证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不成立的。何为社会主义?何为人民民主专政?在抗疫中党和政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抗疫成果的取得也不仅仅只靠着这两样,同样也需要人民的积极配合。做好防疫工作,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是政府和国家的责任与义务。如果这都需要拿来和美国(资本主义)对比,那我们的制度优势又有在哪里体现呢?李教授的距离计算显然是一种与最差生的比较方法,在疫情这两年,美国的做法大家都有目共睹,与这样“差生”比较,能否真正的体现出我们的抗疫成果?我总结一下,我此观点主要想表达的内容,美国是有名的抗疫差生,与此对比往下算,出的400万生命损失的数据,有故意夸大差距的嫌疑,这样得出的结论肯定会有所偏颇。更何况如果要真正的推测,中国可能因新冠死亡的人数,当然就要详细的比较两国的防疫措施,人口结构,疫情接种等等,可是这些通通没有。

二、一堆假设与估计数据中,得出确凿的观点,说服力度明显不强。李稻葵假设如果过去两年没有搞好疫情,会导致大概400万人丧命,进而用我们现在的平均年龄,77岁减去新冠病人去世的平均年龄,60~50岁在平均到14亿人的身上算出,每人可能会多出10天寿命的结论。看似合理,但所有的假设都非常的随意,看不出任何的学术价值。其中的数据大部分都为估计的数值。在一堆摇摇晃晃风一吹就会倒的地基上,想建一座坚固的房子,还妄想让人信服,这是不可能的。众所周知,想要大家信服和相信你所说的观点,就需要拿出具体的,令人信服的数据所得出的结论,并不是你空口就能得到的。作为一个清华大学的教授,这样草率的论证显然是不行的。照他的算法和逻辑,年年抗疫年年赚,人人“再活五百年”不是梦。

三、断章取义是否存在?大篇幅的表扬是否合理?在提出我自己的观点后,通过去其他平台观看网友对其教授的看法,其中一条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说李稻葵教授的“过去两年的抗疫,相当于我每个人增加了10天的寿命”的观点被断章取义了,他实际上想表达的是“保经济就是保民生”的这个观点,我认为此观点无可厚非,有民生才能有人去发展经济,当然发展好经济就是保障民生。但有趣的是,李稻葵为了论证“保经济就是保民生”这个观点,又说了这样的一段话:“假设把未来我们潜在的GDP增长速度保持0.1%,相当于未来每一年的增长能够多增长,0.1%由于消费跟整个经济基本同步的,我们人均消费每年增加0.1%折算成寿命就大概能增加6天”换句话说就是如果因为防疫导致GDP增长放缓,消费放缓,那也可能会导致寿命减少6天甚至更多,仔细想一想,这其实与他前面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除此之外,李稻葵教授在表达中展现出来的对伟大成就评论占了大多数的篇幅,这种赞扬的话是要说,但书业有专攻,做好本职工作就行了,这种花式的表扬更适合出现在媒体上。

看到李稻葵的讲话,不难感受出,这种论证过程基本上是结论先行的,更像是为了证明抗疫的成功,而运用的这种论证方式,根本不顾是否合理。

相关内容

青春力量托举梦想——中北大学学子谭炫艺的云端助学和社区服务实践

夏日炎炎,在由河津市委社会工作部、河津市民政局、河津市文明办、共青团河津市委、河津市爱心志愿者协会联合举办的河津市“云端助学益起成长”大学生辅导小朋友志愿项目中...

梧院学子三下乡:实践乐趣动人心,践行精神添风采

大学生网报7月20日讯(通讯员马玉璇)2024年7月8日,梧州学院“花开半夏青春筑梦”食药基层服务践行团前往梧州市蒙山县文圩镇木护村进行实践活动。此次来到木护村,践行团的...

广东医科大学志愿者开展急救知识宣讲:“救”在身边,共护美好未来

为了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和提升救人助人能力,广东医科大学湛城蓝志愿服务队于7月11日在友谊街道文化站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心肺复苏(CPR)教学宣讲活动。本...

共享食堂调研记:深入社区食堂,共创社区美好未来

7月6日,我们很荣幸作为衢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食空邻聚,共创未来”逐梦科创社会实践团队——食链先锋队中的一员,参与到了衢州市未来社区共享食堂运营模式和满意度的深入...

走进国之重器,感悟工匠力量

为感受“大国工匠”精神,加强新时代工业认知,了解现代化、智能化工业流水线,传承钢铁精神,点亮奋斗青春,了解攀钢建设情况,追忆攀钢人的光辉历程。在攀钢钒制造部管控...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海报

投诉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