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对话茶染非遗,触摸千年匠心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 王银珍 阅读:2085 复制标题和网址

当盛夏的蝉鸣掠过"无失山房"的黛瓦,染坊里蒸腾的茶雾正与晨光共舞,空气中浮动的茶香里,藏着千年技艺的密码。2025年7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青衿染忆实践团走进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无失山房"非遗手工坊,这场以手传心的实践之旅,让我在经纬交织的布帛上,读懂了非遗传承的当代意义。

展厅里的茶染作品像一本立体的古籍,每一针线都在诉说过往。那件用陈年普洱染制的披肩,在不同光线下会变幻出从赭石到琥珀的渐变色,老师说这是茶汤与时光共同酿造的奇迹;一幅茶染桌旗上,黄山毛峰的叶片脉络自然晕染成山水轮廓,仿佛把整座茶山都搬进了厅堂。这些作品打破了我对"非遗"的刻板印象——它们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仍在呼吸的文化生命体。

听手作老师讲述茶染的起源,更觉古人智慧的深邃。山民们发现,冲泡后的茶渣既能肥田,亦可染布,这种"取之自然,还之自然"的循环理念,恰是东方哲学"天人合一"的生动诠释。如今工厂里的化学染料污染环境,而茶染工艺全程零排放,这种生态智慧对现代社会的启示,远比技艺本身更有分量。

动手体验时,看似简单的扎结步骤让我犯了难。老师演示的"卷草纹"捆扎法,需要手指精准控制力度:棉线缠绕三圈太紧,图案会僵硬;两圈太松,染色后又会模糊。看着老师指尖翻飞间,白布瞬间有了灵动的肌理,我忽然明白,所谓"匠心",就是在重复的劳作中保持对细节的敬畏。当亲手扎制的方巾浸入煮沸的铁观音茶汤,看着米白布料慢慢晕染成温润的赭黄色,茶香顺着蒸汽钻进鼻腔,那一刻仿佛触摸到了时光的温度。

交流中,老师展示的跨界设计令人耳目一新:茶染牛仔外套上,传统"盘长结"图案与破洞元素碰撞出潮酷感;用茶染亚麻布制作的笔记本封面,内页印着茶染工艺流程,让实用品变成了文化载体。这让我顿悟,非遗传承不是守着老物件故步自封,而是要像茶染的色彩般,在坚守底色的同时拥抱变化。

实践团成员们热烈讨论着青年担当:有人提议开发"茶染体验包",让都市人在家就能感受手作乐趣;有人想通过校园文创市集,让茶染作品走进同学日常;还有人计划用3D建模还原茶染工序,做成科普动画。这些想法让我看到,年轻一代的创新,能让古老技艺长出新的根系。

离开"无失山房"时,夕阳为茶染作品镀上金边。我想起老师说的话:"茶染的颜色会随时间变深,就像传统文化,越沉淀越有味道。"非遗传承从来不是被动保护,而是主动创造——我们这代人要做的,就是让茶染这样的技艺,在当代生活中找到新的生长土壤。当更多人愿意为一块茶染方巾停下脚步,传统文化的长河就能在创新的浪花中,奔涌向前。

相关内容

青衿执染传薪火,茶韵日照谱新章

“茶烟染得素衣黄,一寸布纹一寸香。”7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青衿染忆实践团走进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在“无失山房”非遗手工坊开启了一场有关茶染技艺的实践。团队...

青衿踏夏探非遗,茶染风华续新篇

“茶渍凝古韵,布上显春秋。”7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青衿染忆实践团伴着盛夏的热风,再度踏入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无失山房”非遗手工坊。此次实践旨在挖掘茶染技艺...

青衿寻色访山房,茶染古韵焕新声

“布承草木色,茶载千年香。”7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青衿染忆实践团踏着盛夏的蝉鸣,再次走进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无失山房”非遗手工坊。此次实践聚焦茶染技艺的当...

茶香染布传古韵,青春聚力续新篇

“青衿执布承古艺,茶渍凝香续文脉。”7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青衿染忆”实践团伴着夏日的微风,走进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无失山房”非遗手工坊。在这里,一片茶叶...

茶染承古韵,匠心绘新篇

7月13日的清晨,暑气初升,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的学子们带着期待与好奇,踏上了前往日照无矢山房的旅程。这一天,我们与传承千年的茶染工艺相遇,在指尖与草木的对话中,触...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海报

投诉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