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素布承古韵 青春续茶香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 安玉青 阅读:1477 复制标题和网址

 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青衿染忆实践队,怀揣对非遗文化的敬畏之心,于6月30日走进日照市东港区“无失山房”。在这里,队员们与茶染技艺传承人朱春莲老师围坐茶席,在茶汤与素布的交融中,触摸千年工艺的温度,书写一场传统与青春的相遇。

 出发前,实践队做足了功课:梳理茶染从唐代“染采”技艺到现代非遗的演变脉络,发起的线下访谈更显触目——82%的受访者坦言“见过茶染物件,却不知其门道”。这份调研结果,让团队定下了此行的目标:不仅要学透技艺,更要找到让茶染“活”在当下的方法。带着这份沉甸甸的使命,队员们以“解码茶染技艺,激活文化生命力”为方向,叩响了“无失山房”的木门。

 推开木窗,满屋茶香裹挟着草木气息扑面而来。展架上,茶染桌旗的赭色纹路如流水蜿蜒,茶染书签的浅褐斑点似秋叶静落。“茶染是和自然讨颜色,”朱老师指着一盆正在冷却的茶汤说,“茶叶的老嫩、水温的高低、染制的时长,哪怕差一点,布上的颜色就会变个模样。”队员们凑近细看,果然每件作品的色泽都独一无二,仿佛藏着自然的私语。

  亲手实践时,队员们才发现茶染的“门道”藏在细节里。选茶要挑霜降后的老叶,茶碱更足;煮茶得用陶锅慢熬,忌用铁器伤了茶性;扎布时,用棉线勒出的松紧度不同,染后便会显出或疏或密的花纹。当第一块亲手染制的方巾从茶汤中捞出,青绿中透着微黄,带着茶叶的清香晾晒在竹竿上,队员们忽然懂了:所谓匠心,不过是把自然的馈赠,用耐心一点点织进时光里。

  临别时,夕阳透过窗棂,给晾着的茶染布镀上金边。队员们知道,守护茶染不是复刻传统,而是让这缕茶香飘进更多人的生活。未来,青衿染忆实践队将带着亲手染制的作品走进校园、社区,让更多人看见:当古老技艺遇上青春力量,时光留下的不只是痕迹,更是生生不息的希望。

相关内容

茶染:在烟火气里焕新生

清晨六点,福建光泽茶旅小镇的“茶香染坊”已飘起蒸汽。62岁的茶农周爱珍蹲在灶台前,将昨晚杀青后的茶渣倒入大铁锅,“老祖宗传的法子,茶渣别浪费,煮出的汤染布最养人。...

茶染,时光里的温柔注脚

茶染的颜色,是时光最温柔的调色,在寻常日子里晕染出点点滴滴的暖意。老街裁缝铺的林师傅,案头总铺着块茶染衬布。那是十年前,一位常来做衣服的老奶奶送的,说茶染布耐脏...

茶染里的生活絮语

茶染的印记,藏在生活的细碎褶皱里,不经意间就会漾出温暖的涟漪。幸福社区的周阿姨有个茶染布包,是孙女上小学时亲手做的。那时孙女刚学茶染,把布包染得深浅不均,还歪歪...

茶痕缀檐

《茶痕缀檐》竹匾里的茶青晒出白霜时,朱春莲正往陶瓮里续新采的野茶。三个年轻人抱着成卷的生布跨过门槛,布角扫过晾茶架,带起的茶屑在青石板上落得像撒了把碎星。“这瓮...

曲师学子访朱师傅工坊:研学茶染非遗,共探传承新径

暑期,曲阜师范大学“青衿染艺”实践团走进本地老手艺人朱师傅的茶染工坊,以实地研学对话千年非遗,在亲手实践与深度交流中,探寻茶染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之路。推开工坊木门...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海报

投诉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