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暑期实践进入尾声,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青衿染忆” 实践团的成员们开始系统梳理实践成果,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为茶染技艺的传承与推广规划出更清晰的未来路径。
实践团首先完成了《日照茶染技艺传承现状与发展报告》。这份厚达百页的报告,汇总了前期文献梳理、实地调研、访谈记录等多方面资料,详细分析了茶染技艺的历史渊源、工艺特点、传承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报告中特别设置了 “青年视角” 板块,收录了成员们对茶染创新推广的 18 条具体建议,从文创产品开发到新媒体传播,涵盖了多个维度。朱春莲老师阅读报告后,在空白处写下:“后生可畏,这些想法让我看到了茶染的新希望。”
在整理实践资料的过程中,成员们发现茶染技艺的数字化保护迫在眉睫。于是,他们启动了 “茶染数字档案库” 建设项目。档案库不仅收录了茶染工具、作品的高清图片和三维模型,还包括传承人访谈的完整视频、音频,以及不同工艺步骤的详细图解。为了方便查阅,他们还开发了检索系统,可按 “茶叶种类”“布料材质”“纹样类型” 等关键词快速查找相关内容。目前,档案库已收录各类资料 300 余条,成为茶染技艺数字化保护的重要基础。
针对实践中发现的茶染技艺传播范围有限的问题,实践团制定了 “茶染推广三年计划”。第一年重点打造校园和社区推广阵地,通过开设选修课、举办体验活动等方式培养核心受众;第二年拓展线上传播渠道,与短视频平台、文创电商合作,扩大茶染的社会影响力;第三年推动茶染技艺走进中小学课堂,编写适合青少年的茶染科普教材,从娃娃抓起培养传承意识。计划中还明确了每年的量化目标,如 “培养 100 名校园茶染爱好者”“开发 20 款茶染文创产品” 等,确保推广工作有序推进。
实践团还与日照市文化部门、高校相关专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他们与当地文化馆共同策划 “茶染文化节”,计划每年举办一次,通过作品展、技艺比拼、学术研讨等活动,提升茶染技艺的社会关注度;与学校设计学院达成合作,将茶染元素融入毕业设计,鼓励学生用现代设计语言诠释传统技艺。这些合作搭建起多方参与的传承平台,为茶染技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成员们在实践总结会上纷纷表示,这次实践让他们对非遗传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传承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去做的事。” 团长小李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未来,“青衿染忆” 实践团将继续以青春之力,推动茶染技艺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让这门古老的手艺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