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三下乡

“青春叩响古韵,诗笔共绘乡情”——偏岩古镇解码文化基因

来源: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姚春林 肖玲珑 胡歆杭 阅读:14203 复制标题和网址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浪潮中,深挖乡土文化资源、唤醒古镇内生动力成为关键课题。202477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青溯文脉·岩续乡情”实践团奔赴北碚区偏岩古镇,以青春之姿叩响千年古韵。他们深入乡村振兴文化馆寻根问脉,对话本土诗人欧阳进采撷诗意乡情,开启了一场融合田野调查与文化寻根的深度探索,用年轻视角解码古镇文化基因,以诗笔共绘乡村发展新图景。

图为在文化馆与非遗传承人合影留念 姚春林 供图

实践团首站深入偏岩乡村振兴文化馆。成员们细致观摩农耕器具、老照片与民俗工艺品,触摸古镇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脉络。馆内沉浸式数字沙盘与交互影像,生动呈现偏岩“因水兴市、以商聚民”的演变轨迹,令成员惊叹不已。“这些数字化展陈,让尘封的乡土记忆变得可感可触,是讲好偏岩故事的金钥匙。”队员在调研笔记中写道。团队同步采集了文化馆运营模式、游客反馈等一手数据,为后续建言奠定基础。

图为团队成员偏岩本地诗人欧阳进交流 姚春林 供图

为捕捉文字中的偏岩灵魂,团队专程拜访本土现代诗人欧阳进。在青石板巷深处的老宅,欧阳先生以诗为引,将古镇的河埠商韵、茶馆烟火、匠人精神娓娓道来。“偏岩的魂,在清晨河面的薄雾里,在茶馆沸腾的盖碗间。”他即兴朗诵描绘古镇风物的诗作,并坦言:“写诗,是我抵抗遗忘的方式。”成员们通过访谈,梳理出偏岩“商旅重镇—农耕腹地—文旅新生”的文化基因谱系,为提炼古镇文化标识获取珍贵素材。

基于扎实调研,团队提出“三维赋能”建议:活态传承,开发“诗歌里的偏岩”沉浸式文旅路线,将欧阳进等本土文人的创作转化为景观节点;数字永生,建议文化馆扩充方言语音、老手艺影像数据库,建立云端记忆馆;创意转化,设计融合古镇元素与诗歌意象的文创产品,让文化可携带、可消费。“青年视角能为古镇带来新可能。我们将持续追踪偏岩发展,搭建高校资源对接平台。”实践团成员在总结会上表示。

图为团队成员合照 肖玲珑 供图

此次“青溯文脉·岩续乡情”行动,不仅是一次对偏岩肌理的文化解码,更彰显了青年以智为媒、扎根乡土的担当。当古老的飞檐与青春的目光相遇,一曲关于传承与创新的和鸣,正在偏岩的青石板路上悠然回响。

通讯员:姚春林

相关内容

山城研学竞风采,人文学子绽芳华

管理学院学子在2024年重庆市大学生研学旅行创意策划大赛中斩获佳绩11月30日,2024年重庆市大学生研学旅行创意策划大赛决赛在重庆沙坪坝国际慢城太寺垭森林公园成功举行,来...

创新引领未来,创意开出梦想

在这个充满活力与挑战的时代,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本次大赛以“绿水青山见我,金山银山有我”为主题,由新华通讯社主办,湖州市安吉县、新华社品牌工作办公...

寻艺偏岩古镇,传承文化薪火​

寻艺偏岩古镇,传承文化薪火​近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青溯文脉,岩续乡情”三下乡实践团队走进重庆北碚偏岩古镇,在青石板路与潺潺溪水间,寻访三位扎根古镇的文化守护者...

沿偏岩同行,探古镇非遗

沿偏岩同行,探古镇非遗2025年暑期期间,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学子怀揣对传统手艺的敬畏之心,走进重庆北碚偏岩古镇。青石板路蜿蜒向前,木质吊脚楼依山傍水,潺潺溪水穿镇而过...

“夏布织梦,古镇新生”团队深入安富探访非遗技艺,织就文化传承新篇章

“夏布织梦,古镇新生”团队深入安富探访非遗技艺,织就文化传承新篇章2025年7月12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夏布织梦,古镇新生”实践团奔赴荣昌区安富街道,开展非遗夏布织造...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海报

投诉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