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653精神,探寻三线薪火丨陕理工实践团赴河东店镇探访记
为追溯653精神源头,深入探寻三线建设历史脉络与精神内核,近日,陕西理工大学易班发展中心“溯史探知·文韵薪传——陕理工双馆社会实践之旅”实践团,奔赴河东店镇清廉村居德育基地,走进“三线建设”展览馆,与褒河社区党委书记孙赟交流,沉浸式触摸历史肌理、感悟精神传承。
一帧合影:与传承者的对话
活动开篇,成员们满怀激动与崇敬,与深耕基层的褒河社区党委书记孙赟在河东店镇清廉村居德育基地并肩而立,合影留念。快门轻响,定格的不仅是瞬间,更是对壮阔历史的深情回溯,许下传承使命的未来承诺,为实践活动留存最美注脚。

一座展馆:三线岁月的生动注脚
步入河东店镇清廉村居德育基地“三线建设”展览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成员们驻足展柜前。建设时期常用的工作器具、老式收音机等物件,外壳虽染岁月痕迹,却似仍能传递当年的奋进声浪;讲解员话语铿锵,为成员们讲述汉中故事:回溯往昔,国家启动“三线建设”战略,汉中以战略要地之姿成为核心阵地,为汉中工业筑牢根基;河东店镇的建设者汗落钢筋水泥间,奋斗印记深嵌每寸土地;悠悠汉江见证工业崛起,工厂码头沿江而立,彰显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之姿。三线岁月的厚重与辉煌,借展馆空间、讲解叙事与实物呼应,完整铺展,直击人心。





一次对话:精神传承的当代答案
与褒河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孙赟的交谈,为实践活动增添了鲜活注脚。从他的讲述中,成员们了解到了三线建设的背景节点和历史经纬,更读懂了精神传承的密码。他回忆,众多一线建设者毅然放弃上海的优越条件,扎根基层,用“舍小家为大家”的抉择,将“无私奉献”刻进岁月,如今,这份精神正化作社区里的担当、青年辈的奋进,在新时代的土壤里,生长出“赓续奋斗”的当代答案,激励着每一个人以赤诚之心投身事业,用实干之力续写华章。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成员们深触三线建设历史肌理,更真切体悟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核。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参观为契机,让三线精神融入青春血脉,锚定使命坐标,在成长征途与时代潮涌中续写时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