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4日,一支由大学生组成的社区食安行小队走进青岛市南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食品安全考察活动。这些来自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们走出课堂,深入社区,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
一、从课堂到市场:大学生走出校园守护食品安全
活动发起人表示:“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我们希望通过专业所学,为保障社区居民的食品安全尽一份力。”这一想法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响应,很快组建起一支5人的食安行小队。
考察活动中,队员们先后走访了江西路菜市场、周边小型餐馆和冷鲜食品专卖店。在菜市场,队员们仔细查看蔬菜水果的保鲜状况,记录农药残留检测公示信息;在餐馆后厨,他们关注食品储存条件和加工环境;在冷鲜店,他们重点检查温度控制和食品标签规范性。
二、发现问题并提出专业建议
“部分散装食品缺少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签”、“熟食储存温度未达到标准要求”、“个别餐饮工作人员未规范佩戴手套”...队员们认真记录发现的每一个问题,并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针对冷冻食品储存,根据《冷冻食品仓储运输管理规范》,冷冻食品应在-18℃以下环境储存,但这家店的冷冻柜显示温度只有-12℃,这会加速食品变质。
考察过程中,队员们不仅发现问题,还提出具体整改方案。他们建议商家定期校准冷藏设备温度、建立完善的食品进货台账、规范食品标签标识内容,并提供了一些成本低、效果好的改进措施。
三、社会实践促进学生思想成长
“这次活动让我体会到专业知识的社会价值,”队员张丽感慨道,“当我们用专业眼光查看食品标签、分析储存条件时,店家和市民都会特别认真地听取意见,这种被需要的感觉很棒。”
学生提升了专业应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商家得到了专业的食品安全指导,社区居民增强了食品安全信心。我们将继续支持这类活动,为建设食品安全社会培养更多有担当的专业人才。
此次活动不仅让大学生们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也为社区食品安全注入了专业力量。队员们表示,他们将整理考察数据形成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并计划定期回访,跟踪改进情况,真正成为社区居民食品安全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