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曲阜师范大学鲁西南民俗博物馆参观感悟:触摸岁月,聆听民俗回响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 赵子琪 阅读:2208 复制标题和网址

踏入鲁西南民俗博物馆,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往昔岁月的门,那些承载着鲁西南地区历史与文化的民俗器物,静静陈列,却有着穿透时光的力量,让我沉浸式感受这片土地的独特脉络。

罗汉床古朴厚重,深棕的木质散发着岁月沉淀的光泽,精美的雕刻是匠人的心血,“寿”字等图案藏着对生活的祈愿,曾是家族休憩、交流之地,见证过长辈的絮语、家族的温情,承载着传统起居文化。 孩童衣物色彩与图案满是生活温度,蓝底绣花马甲、碎花衣衫,是家人一针一线的疼爱,“家有胖娃娃”的文字,映出对后代的期盼,这些童装是民俗里“添丁进口”喜悦的具象,让我看到鲁西南家庭对生命传承的珍视。

烛台造型多样,绿釉的古朴、狮子造型的生动,曾在无数个夜晚点亮昏黄,照亮过围坐的身影,见证过婚丧嫁娶、节日祭祀,是民俗仪式里不可或缺的存在,承载着对光明、对顺遂的向往,也藏着过去人们在夜晚与烛光相伴的生活片段。 木轮车满是沧桑,巨大的车轮、坚实的车架,曾在泥土路、石板路上辗转,运过收获的粮食、盖房的物料,是鲁西南人劳作、生活的“好帮手”,它滚动的轨迹,是这片土地上人们奋斗、谋生的印记,彰显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坚韧。

这些展品,是鲁西南民俗的拼图碎片。从起居到服饰,从日常用具到生产工具,它们串联起当地的生活百态。民俗,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附着在这些器物上的烟火气,是一辈辈人生活方式的传承。

在这博物馆里,我触摸到鲁西南人的精神底色。对家庭圆满的期盼(如童装、罗汉床的家庭场景),对劳作的踏实态度(如木轮车),对仪式感的重视(如烛台在民俗活动的作用 ),都通过器物传递。它们让我明白,民俗是文化的根,是地域的魂,即便时代变迁,这些藏在器物里的文化基因,依然是理解鲁西南、理解民俗传承的关键。

走出博物馆,那些展品的影子还在脑海。它们提醒我,民俗文化需要被看见、被守护。鲁西南民俗博物馆,是一座桥梁,连接起过去与当下,让后人有机会聆听先辈的生活回响。我们该接力传承,让这些民俗器物背后的故事、文化,继续在新时代流淌,让鲁西南的民俗之光,照亮更多人了解传统、热爱故土的路,让民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陈列”,而是活在当下、继续生长的文化力量,续写鲁西南独特的文化篇章。

相关内容

曲阜师范大学风起于木鸢,扶摇九万里——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实践纪实感悟

暮鼓未响,白浪河畔的晚风先一步掠过博物馆檐角,纸鸢铜铃叮当作响,像在替天空排练一场古老的合唱。我们站在出口回望,展厅尽头那只通体朱红的“盘鹰”依旧振翅,灯影投在...

曲阜师范大学窑火未冷,长风正起——磁州窑实践纪实感悟

夕阳沉入漳河,博物馆的灯光一盏盏亮起。我们站在出口回望,展柜里的“打虎”枕依旧沉默,却仿佛已在耳畔呼啸;白地黑花婴戏罐里,童子的笑声穿越八百年尘埃,轻轻撞在心口...

曲阜师范大学工笔画里的匠魂:在笔尖上守望文化基因

“匠心传承,手作流芳”实践队的宁晋之行,令我有幸踏入工笔画的深邃世界。当目光流连于小镇墙壁上那些宛如凝固历史的精美画卷,驻足于画师们屏息凝神、以笔锋雕琢稀世珍宝...

曲阜师范大学鸢飞春秋: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的时空交响

檐角风铃摇落九月的流云,紫藤花的香气在玻璃幕墙上晕染出时光的彩晕。推开这扇嵌着流云纹的玻璃门,我走进的并非陈列厅,而是一部用竹篾、绢帛、颜料与丝线编织的立体《天...

曲阜师范大学鲁西南民俗博物馆参观感悟:触摸岁月,聆听民俗回响

踏入鲁西南民俗博物馆,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往昔岁月的门,那些承载着鲁西南地区历史与文化的民俗器物,静静陈列,却有着穿透时光的力量,让我沉浸式感受这片土地的独特脉络...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海报

投诉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