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先选择新能源交通工具日常通勤时,可优先选择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这类出行方式以电力为主要动力,行驶过程中几乎零尾气排放——以普通燃油车为例,每行驶100公里会排放约2.3公斤二氧化碳、0.15克氮氧化物,而新能源车在行驶阶段的相关排放接近为零。尤其在早晚高峰的城市核心区,减少燃油车使用能直接降低局部区域的污染物浓度,既缓解交通污染导致的“呼吸不适”,也为减少城市雾霾天数提供切实助力。

(二):合理规划新能源汽车充电时段使用新能源汽车时,尽量选择夜间谷段充电(多数地区为22:00-次日8:00)。此时段居民用电需求下降,电网负荷低,电力供应中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光伏)的占比能提升15%-30%(部分光照充足地区光伏余电可留存至夜间)。比如一辆续航500公里的新能源车,夜间充电约需60度电,若其中40%来自风电,相比白天依赖火电充电,可减少约18公斤二氧化碳排放,让“绿色出行”从“行驶零排放”延伸到“充电低排放”。

科学维护新能源设备延长寿命新能源设备(如电动汽车电池、光伏板)的维护能直接提升环保效益:电动车电池每使用3个月做一次均衡充电(充满后用专用设备激活电池单体一致性)...
支持光伏屋顶家庭发电若条件允许,可安装家庭光伏电站(100平方米屋顶约可安装10千瓦光伏板)。在我国华北地区,这类电站年均发电量约1.2万度,能满足普通家庭80%的用电需求...
(一):优先选择新能源交通工具日常通勤时,可优先选择新能源汽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这类出行方式以电力为主要动力,行驶过程中几乎零尾气排放——以普通燃油车为例...
为深入了解十堰市民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发展意愿及当地新能源汽车布局现状,为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精准数据支撑,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绿驰未来团队于暑期开展系列实践...
为进一步普及新能源汽车知识,培育青少年绿色环保意识,2025年7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绿驰未来调研团队与4支支教团队携手,在社区支教点共同举办了“新能源探秘与绿色生活”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