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指尖晕染茶香,非遗技艺寻踪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 王银珍 阅读:3424 复制标题和网址

2025年7月13日清晨,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青衿染忆实践队的成员们带着对传统技艺的好奇与期待,走进日照市“无失山房”非遗手工坊。这座隐于老街深处的院落,白墙黛瓦间透着草木清香,一场关于茶染技艺的探索之旅就此展开。实践队希望通过亲身体验,揭开这项千年非遗的神秘面纱,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工艺与自然共生的智慧。

为了让实践更具深度,队员们提前两周便投入到资料搜集工作中。图书馆的古籍阅览室里,泛黄的《天工开物》记载着植物染的早期形态;学术数据库中,现代学者对茶染工艺的化学分析论文,揭示了茶多酚与布料纤维的奇妙反应。队员们整理出厚厚一本笔记,从商周时期“染人掌染丝帛”的官制记载,到明清时期民间染坊的分布图谱,清晰梳理出茶染技艺从宫廷走向市井的发展脉络。

推开“无失山房”的木门,草木染特有的清苦香气扑面而来。正对门的展示架上,悬挂着深浅不一的茶染作品。这些颜色全靠茶叶的浓淡和煮制时间控制,不用一滴化学染料。缸内浸泡着正在发酵的染液,表层浮着一层细密的泡沫。队员们凑近观察,发现染液中还漂浮着少量桂花与艾草。在原料室,晒干的雪青茶饼堆叠如小山,旁边整齐摆放着捣茶用的青石臼、滤渣用的竹篾筛、晾晒用的竹制绷架。

上午十点,非遗传承人朱春莲老师准时出现在工坊。作为吕家染坊第六代传人,她从16岁起跟随母亲学习茶染,如今已坚守52年。谈及技艺创新,朱老师拿出一本设计草图,上面有她尝试的茶染与扎染结合的纹样,还有用茶染布料制作的笔记本、书签等文创产品。“守着老手艺不进步,就会变成博物馆里的标本。”她的话语里,藏着传统工艺在当代延续的密码。

下午的实践环节从煮染液开始。朱老师带着队员们在院中支起柴火灶,将雪青茶老叶与姜片、明矾按比例投入铁锅。“姜片能让颜色更透亮,明矾是媒染剂,就像给布料和染料牵线搭桥。”随着水温升高,茶汤从浅黄渐变为深褐,咕嘟的气泡里翻涌出草木的精华。 染布前,队员们学着用棉线在白布上扎出各种图案。阳光下,晾晒的布料随风飘动,深浅不一的茶色在布面上晕染开来,如同将整个秋天的色彩都凝固在了织物上。

离开工坊时,队员们捧着自己的作品,鼻尖还萦绕着茶叶与阳光混合的香气。大家意识到,茶染技艺的珍贵,不仅在于它能将自然之色赋予布料,更在于它教会人们敬畏自然、珍视时光。正如朱老师所说:“每一块茶染布都在讲述故事——关于植物的生长,关于手作的耐心,关于一代又一代人的守护。” 实践队计划将此次见闻整理成图文手册,在校园举办“茶染技艺展”,让更多同龄人看到:当传统工艺遇上年轻创意,千年非遗便能在时光长河中,继续晕染出动人的色彩。

相关内容

青衿执染传薪火,茶韵日照谱新章

“茶烟染得素衣黄,一寸布纹一寸香。”7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青衿染忆实践团走进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在“无失山房”非遗手工坊开启了一场有关茶染技艺的实践。团队...

青衿踏夏探非遗,茶染风华续新篇

“茶渍凝古韵,布上显春秋。”7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青衿染忆实践团伴着盛夏的热风,再度踏入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无失山房”非遗手工坊。此次实践旨在挖掘茶染技艺...

青衿寻色访山房,茶染古韵焕新声

“布承草木色,茶载千年香。”7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青衿染忆实践团踏着盛夏的蝉鸣,再次走进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无失山房”非遗手工坊。此次实践聚焦茶染技艺的当...

茶香染布传古韵,青春聚力续新篇

“青衿执布承古艺,茶渍凝香续文脉。”7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青衿染忆”实践团伴着夏日的微风,走进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无失山房”非遗手工坊。在这里,一片茶叶...

茶染承古韵,匠心绘新篇

7月13日的清晨,暑气初升,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的学子们带着期待与好奇,踏上了前往日照无矢山房的旅程。这一天,我们与传承千年的茶染工艺相遇,在指尖与草木的对话中,触...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海报

投诉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