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三下乡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三下乡丨崇山古民居:聆听百年前的呼唤

来源:桂林理工大学 “碧砖朱颜·砼心共筑”暑期社会实践团 阅读:1187 复制标题和网址

崇山古村坐落于山水如画的桂林市永福县东北部,古民居南北宽600米,东西深约750米,占地约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三十万平方米,始建于明代,迄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清朝乾隆时期时,李氏家族“一门三进士,父子五登科”更是更为一段佳话,为崇山村积累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为了更好的保护古文物,推进乡村振兴实践,探索传统村落保护路径,桂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碧砖朱颜 砼心共筑”实践团于7月20日出发前往永福县罗锦镇崇山村,旨在传承优秀民俗文化,提升当代大学生对文化的保护意识。

广西桂林永福县的崇山村,藏于山水间,其明清古民居群已有 400 多年历史,是当地建筑技艺与民俗记忆的 “活化石”,也是吸引游客的招牌。清代乾隆年间,这里出了 “一门三进士,父子五登科” 的李氏丹青世家,传为传奇,为古村添彩。实践团队穿行于错落古宅中,从斑驳墙体与精美木雕探寻文化密码。古宅多坐南朝北,为单层四进三开间砖木结构,独门高墙配石作台基,条石铺路,石砌天井,硬山式屋顶,青石板铺地。2010 年,崇山村入选第一批 “广西历史文化名村”。

实践团队深入古村,走访清乾隆时期的古民居、祠堂、石板路等遗存,记录建筑形制、装饰工艺及保护状况。村内设有研学基地,供周边学生研学,体现政府对其文化育人价值的认可。调研发现,古村虽保留完整传统格局,部分建筑经修复,但因功能定位模糊、与现代生活脱节,仅成 “静态展品”,难引村民参与和游客深度体验。这座数百年古村的冷清,让团队沉思:古建筑保护与文旅资源深度融合,或许是唤醒文化遗产的关键。

此次崇山古村民俗调研,是桂工学子以实践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尝试。团队成员表示,希望通过挖掘古村民俗内涵,聚焦空间重构与社区营造,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关内容

桂林理工大学三下乡丨“碧砖朱颜・砼心共筑” 实践团探秘百寿镇:解码三处国保单位的千年文明印记

7月18日至19日,桂林理工大学“碧砖朱颜・砼心共筑”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永福县百寿镇,对永宁州古城墙、百寿岩石刻及穿岩古道三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三下乡丨龙溪绽放新光芒

实践队来到龙溪村村委会,与村支书及几位村干部展开座谈。会议室的墙上挂着龙溪村的地图,标注着3处重点古建筑遗址——周氏宗祠、明清古驿道、百年水车坊。“村里的古建筑大...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三下乡丨加强崇山古民居修复

在崇山古民居的部分修复的墙体上,明显可以看到材料乱用的情况。一面墙上竟然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建筑材料,有青砖、红砖、水泥等。这些材料的颜色、质地差异较大,与周围的原...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三下乡丨与刘书记共话保护发展前景

7月19日傍晚,广西桂林永福县穿岩古道的夕阳穿过岩壁缝隙,在青石板路上投下斑驳光影。桂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与前来调研的永福县委刘书记在此偶遇...

桂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三下乡丨深探穿岩古道,共话保护华章

实践团来到了穿岩古道,据《永福县志》记载,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为经营西南,朝廷开凿了东起桂州(今桂林)、西抵昆明的三千里驿道,至此,这条千年古驿道上承载...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海报

投诉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