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第五天的日头刚偏西,黑板上的粉笔字还带着余温。最后一节劳动美育课结束时,穿漂亮裙子的小女孩举着歪歪扭扭的纸飞机跑过来,机翼上用铅笔写着"老师明天见",笔画深深浅浅,像她用力按下的期待。收拾教具时发现,讲桌抽屉里多了几颗糖,玻璃糖纸在夕阳里闪着光——这是孩子们藏起来的告别礼,笨拙又郑重。
放学后的拍摄像一场即兴演出。视频组的伙伴们收集了很多有趣的素材。我们围成一圈,手掌相叠,一起喊“一、二、三”;我们一起跟着队旗奔跑,书写我们的热烈青春;我们奶茶相碰,奖励辛苦一天的自己。
夜幕把村子浸成墨色时,我们踩着月光去夏令营负责人。胡丽老师、皮雄俊医生、彭浪负责人向我们讲述了夏令营的筹办、发展过程,也分享了他们在准备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但更多的时在遇到困难时也不曾放弃的决心。我们的提问渐渐变成倾听,听那些藏在时间里的执着——原来伟大从不是惊天动地,而是把一件事认认真真做一辈子。
回程的路上,手机里存满了白天的视频:跑跳的孩子、摇晃的稻穗、天边的晚霞。这一天,我们在课堂上收获童真,在镜头里捕捉真实,在夜色中读懂坚守。那些没说出口的感动,都藏在孩子的糖纸里、老人的皱纹里、还有晚风拂过稻田的声响里。
粉笔灰落定,镜头停格,夜话散场。但有些东西已经悄悄发芽——在孩子们的眼睛里,在我们的镜头里,在这片土地的呼吸里。月光洒在来时的路上,队伍里有人哼起下午的歌。原来三下乡最珍贵的,就是这些不期而遇的瞬间——它们不在计划表里,却成了最难忘的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