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东南大学“沪上竹痕探艺团”探访竹刻博物馆,呼唤沉睡的嘉定竹刻之魂

来源:东南大学 张智皓 阅读:3856 复制标题和网址

竹自古以其虚心劲节为文人雅士钟爱,更被巧手化作器物雅玩。嘉定竹刻,这门始于明末清初、以刀为笔、以竹为材的传统手工艺,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如今仿佛沉睡在上海嘉定的一隅,亟待唤醒。为探寻其精神内核,东南大学“沪上竹痕探艺团”首站抵达嘉定州桥老街,探访法华塔旁的嘉定竹刻博物馆。馆内珍藏约120件竹刻,以清代及现代作品为主,明末遗珍相对稀少。

图1 嘉定竹刻博物馆

初览展品,风格之异引人注目:或立体圆雕成器,或留青浅刻诗画。观察这些展品,团队成员发现虽说都为嘉定竹刻,但是有些竹刻是由刻刀雕出立体造型,作为日常器件或是赏玩摆件,而有些则是平面雕刻用一块竹片,用刻刀刨去外面一层,留下内部纤维暴露在外,展现诗画的模样。

图2 圆雕展品示例

图3 留青展品示例

为系统了解竹刻技艺,团队随后转至嘉定博物馆总馆。在专业讲解员的介绍下,学子们详细学习了嘉定竹刻的多种核心技法:追求立体饱满的圆雕、利用材质分层展现画面的留青、凹刻线条的阴刻以及凸出图案的阳刻。丰富的技法体系令学子们深感传统工艺蕴含的美学智慧。

探访的最后一站,团队在嘉定博物馆工作人员引荐下,拜访了拥有数十年竹刻经验的传承人王珍老师及其工作室《珍品说》。王老师展示了其创作的传统与融合现代审美的竹刻作品。交流中,王珍老师坦言了对嘉定竹刻当前面临传承困境的忧虑,她强调“创新是发展的关键”,并殷切期盼更多年轻人能加入,为这门古老艺术注入新活力。

图4 与王珍老师的合照

通过此次探访,“沪上竹痕探艺团”的成员们不仅领略了嘉定竹刻“金石质感与柔韧品性”完美结合所体现的君子风骨——宁静淡雅、自由洒脱、刚正不阿,更深刻认识到,唤醒这门“沉睡”的非遗瑰宝,探索其在新时代创新传承与焕发新生的路径,已成为当务之急。东南大学学子的此次社会实践,正是青年力量参与非遗保护与活化的一次积极行动。

相关内容

东南大学“沪上竹痕探艺团”探访竹刻博物馆,呼唤沉睡的嘉定竹刻之魂

竹自古以其虚心劲节为文人雅士钟爱,更被巧手化作器物雅玩。嘉定竹刻,这门始于明末清初、以刀为笔、以竹为材的传统手工艺,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如今仿佛沉睡在上海嘉...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海报

投诉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