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这幅丰富多彩的画卷里,有一种色彩格外温暖人心,那就是“志愿红”。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我大学生活中一场意外的、却收获满满的旅程,这是一场以志愿之名,赴约青春的独特体验。
我的志愿服务之旅始于一次偶然的报名。大一时,看到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招募“阳光助残”项目的志愿者,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我的服务对象是一位患有视障的退休老教师。最初,我有些紧张和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交流。我的任务很简单,每周去他家里一次,为他读读报纸,聊聊外面的世界。
然而,就是这份简单的工作,给了我巨大的触动。王老师虽然看不见,但他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他听觉敏锐,能通过声音准确地判断出我的情绪;他记忆力超群,给我讲述他年轻时的故事,充满了智慧和哲理。从他身上,我学到的远比我付出的要多。我学会了用心去“看见”世界,而不是仅仅用眼睛;我学会了倾听,学会了耐心,更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这次经历让我对志愿服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我又陆续参加了支教、社区服务、大型赛事服务等不同类型的志愿活动。在偏远小学的短期支教中,孩子们对知识渴望的眼神和纯真的笑容,洗去了我所有的疲惫;在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作为补给站志愿者,虽然凌晨就要起床准备,但听到无数跑者对我说的那声“谢谢”,成就感油然而生。
做志愿者当然不总是轻松和快乐的。有时需要牺牲周末的休息时间,有时会遇到不理解和误会,有时服务工作本身也很枯燥劳累。但正是这些经历,磨练了我的意志,提升了我的沟通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我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因为共同的信念而相聚,彼此支持,互相鼓励。
如果说大学是认识世界、寻找自我的过程,那么志愿服务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窗口。它让我走出了象牙塔的舒适区,真切地触摸到了社会的温度与脉搏。它让我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可以通过帮助他人而实现,青春的活力可以通过奉献而更加闪耀。
以志愿之名,我赴了一场关于成长、责任与爱的青春之约。这段经历,让我成为一个更包容、更感恩、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它是我大学时代最骄傲的选择之一,也是一笔必将受益终身的宝贵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