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在这一重要论断的指引下,近日,浙江农林大学"大道之行,筑梦丝路"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队肩负时代使命,从诗画江南奔赴美丽新疆,在阿克苏地区第一中学成功举办了一场富有深意的民族团结与生态科普宣讲活动。此次活动是促进东西部教育协作、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
浙江农林大学积极践行“全校服务全域”战略,充分发挥高校在科教资源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优势,持续拓展校地合作与产教融合的广度与深度。活动中,学生代表们以亲身经历为线索,深情讲述了与不同民族同学交往中的感人故事,生动展现了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相互尊重、理解包容、共同成长的美好图景,让“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文化认同:民族团结的根基
团队注重将文化认同作为民族团结的基石。通过分享各民族同学间交往交流交融的真实故事,生动展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让阿克苏地区的青少年们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绚丽多彩和各民族文化的交相辉映。这种以文化为桥梁、以情感为纽带的交流方式,有效增进了各族青少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筑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生态科普:联结东西部的绿色纽带
在森林生态主题宣讲环节,团队成员通过多媒体课件系统展示了浙江省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宣讲内容详细介绍了浙江省在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创新实践和显著成效。
团队特别结合阿克苏地区干旱多风沙的自然环境特征,重点阐释了森林资源在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气候调节等方面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有效激发了同学们对生态保护的浓厚兴趣和强烈责任感。生态文明的理念超越了地域和民族的界限,成为连接浙江与新疆、连接不同民族学生的共同语言。

共建共享:教育协作的实践典范
那地热老师在活动中强调:“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科普宣讲,在同学们心中播下民族团结和生态文明意识的种子,未来更要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推动绿色发展和促进民族团结的号召。浙江农林大学始终坚持‘生态育人’的理念,期待未来与阿克苏地区开展更多层次、多形式的交流合作,共同为两地的教育协同发展和青年成长成才贡献力量。”

此次活动是东西部教育协作与民族团结的完美结合。"大道之行,筑梦丝路"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队从江南水乡到天山脚下,跨越的不仅是地理距离,更是心灵之间的隔阂。活动通过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为东部与西部、汉族与少数民族青少年搭建了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是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创新实践。
情感交融:民族团结之花绽放校园
此次宣讲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对话和情感的交流。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踊跃参与互动环节,积极发表自己对民族团结和生态保护的认识和体会。
活动显著增强了阿克苏地区青少年对民族团结与生态保护的理解与认同,也为浙江与阿克苏两地学子深化友谊、互助共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积极投身国家战略、促进共同发展的使命担当和精神风貌。

展望未来:共绘民族团结新画卷
展望未来,实践团队将继续秉持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深入推进民族团结教育,不断创新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形式与内涵。团队计划在未来继续开展系列交流活动,包括组织阿克苏学子赴浙研学、开展云端主题班会、建立长效帮扶机制等,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美好未来持续贡献青春力量。
通过此次活动,各族青少年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与共、守望相助的大家庭,也更加坚定了他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共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决心和信心。
“大道之行·筑梦丝路”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队丨图
“大道之行·筑梦丝路”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队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