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三下乡

“丁支花香队”志愿者勾勒乡村教育从想象到认知的真图景

来源:常州大学 韦怡,朱菲菲,孙悦昀 阅读:14642 复制标题和网址

7月8日,“丁支花香队”志愿者们坐着大巴车来到丁花小学,心里满是对“乡村教育”的片面想象:觉得这里的孩子“淳朴但落后”,觉得乡村教育“缺老师、缺资源”,觉得“丁支花香队”志愿者是来“雪中送炭”的。可21天的支教生活,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丁支花香队”志愿者们对乡村教育的认知大门——他们看到了乡村教育的困境,也看到了它的韧性;看到了孩子的渴望,也看到了老师和家长的坚守。这场支教,让“丁支花香队”志愿者们跳出了“滤镜”,看到了乡村教育最真实、最动人的图景。

支教第一天,志愿者们就发现自己的“想象”错了。之前他们以为,乡村孩子“见识少、不敢说话”,可课堂上,孩子们对“田间的昆虫”“村口的小河”有着超乎想象的了解;“丁支花香队”志愿者们以为他们“只知道读书、不懂创新”,可他们用秸秆做的手工、写的乡村故事,充满了创造力。有一次,“丁支花香队”志愿者们带孩子们做“桥梁模型”,本想教他们做“城市里的斜拉桥”,结果有个孩子说:“老师,我们可以做一座‘石拱桥’吗?村里的老桥就是这样的,很结实。”最后,孩子们用cardboard(硬纸板)做的“石拱桥”,不仅结实,还画上了村里老桥的花纹——那一刻,“丁支花香队”的志愿者们突然明白,乡村孩子不是“落后”,而是有自己独特的知识体系和文化基因,他们不能用“城市标准”来衡量他们。

当然,乡村教育的困境也真实存在。丁花小学只有5位老师,平均每位老师要教两个年级的课,还要负责学校的后勤、安全;学校的图书角里,大多是几年前的旧书,很多还是城里学校淘汰下来的;孩子们的课外读物很少,除了课本,几乎没有其他书籍。有一次,“丁支花香队”志愿者们问孩子们“最喜欢的书是什么”,很多孩子摇摇头说“没读过课外书”。萌萌小声跟志愿者们说:“老师,我们想读故事书,可是家里没有,学校的书也都看过了。”听到这句话,志愿者们心里很不是滋味——乡村教育的“缺”,不是缺“聪明的孩子”,而是缺“丰富的资源”、缺“更多的关注”。

但比困境更让“丁支花香队”志愿者们触动的,是乡村教育者的“坚守”。丁花小学的王老师,在这里教了20年书,不仅教孩子们知识,还像妈妈一样照顾他们:有的孩子早上没吃早饭,她就从家里带包子;有的孩子衣服破了,她就用针线缝补;放学后,她还会给学习有困难的孩子补课,不收一分钱。有一次,志愿者们问王老师:“您有没有想过离开这里,去城里的学校教书?”她笑着说:“城里的学校不缺我一个,但这里的孩子需要我。看着他们从懵懂的小孩,长成能读书、能懂事的少年,比啥都强。”

丁华小学学生在练习习作

校长也是如此。为了给学校争取资源,他跑遍了镇上的各个部门;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活动空间,他带着老师和家长一起整修操场;得知“丁支花香队”志愿者们要来支教,他提前半个月就开始准备,打扫教室、采购物资,还特意去村里了解家长的需求。开营仪式上,校长说:“丁花小学的孩子,不比城里的孩子差,他们只是需要更多的机会、更多的关爱。”这句话,让志愿者们看到了一位乡村校长的责任与担当。

家长的“期待”也让志愿者们印象深刻。虽然很多家长文化水平不高,不知道如何辅导孩子学习,但他们对孩子的教育却格外重视。有位家长告诉志愿者们,为了让孩子能好好读书,他每天天不亮就去镇上打工,晚上再累也会问孩子“今天学了啥”;有位奶奶,虽然不识字,但每天都会陪着孙女写作业,还说:我们看不懂字,但志愿者能陪着她,让她知道读书是件重要的事。”这些家长或许不懂“教育方法”,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给了孩子最朴素的支持与爱。

支教期间,“丁支花香队”志愿者们还走访了几位学生的家。小宇的家在村边的山坡上,家里种着几亩玉米,他的爷爷腿脚不好,爸爸在外打工,妈妈一个人操持家务。小宇告诉志愿者们,他最大的梦想是“考上大学,学建筑,回来给村里盖结实的房子,让爷爷不用再住漏雨的屋子”。萌萌的家是一间老房子,屋里摆着奶奶做的布鞋,她说:“我想当老师,像志愿者老师一样,教村里的小朋友读书,让他们也能看到外面的世界。”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眼神,听着他们朴实的梦想,志愿者们突然明白,乡村教育的意义,不仅是“让孩子走出乡村”,更是“让孩子带着对家乡的爱,去创造更好的未来”——无论是留在乡村,还是走向城市,只要他们心中有光、眼里有梦,就是乡村教育的成功。

丁华小学学生窗边的微笑

闭营那天,“丁支花香队”志愿者们站在丁花小学的操场上,看着孩子们奔跑的身影,看着老师们忙碌的背影,看着家长们欣慰的笑容,心里满是感慨。开营时,志愿者们带着“片面想象”而来,闭营时,志愿者们带着“深度认知”离开——志愿者们知道,乡村教育有困境,但更有希望;有不足,但更有韧性。它不需要人们用“同情”的眼光去看待,而是需要人们用“尊重”的态度去理解,用“实际”的行动去支持。

这场支教,不仅让“丁支花香队”志愿者们看到了乡村教育的真实图景,也让“丁支花香队”志愿者们明白了自己的责任。回到城市后,志愿者们开始向身边的人分享丁花小学的故事,呼吁大家关注乡村教育;他们还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发起了“图书捐赠”活动,为丁花小学筹集了500多本课外书。他们知道,他们能做的很少,但只要多一个人关注乡村教育,多一份资源投向乡村,孩子们的梦想就多一分实现的可能。这,就是“丁支花香队”志愿者们从这场支教中,收获的最珍贵的认知与责任。

相关内容

从课堂到社会,思想道德法治实践点亮青春之路

在参与这次思想与道德法治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仿佛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知识之窗,不仅深化了对课堂所学理论的理解,更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到了思想与道德法治的力量和魅力。...

探访新能源车企:科技驱动,驶向绿色未来

为宣传新能源,深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精准挖掘电池回收体系现存技术痛点,剖析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趋势及政策导向影响,常州大学“新能领航”新能源汽车调研团通过走...

志愿者感知技术赋能传统工业的力量

为期一周的铁路运输部机电科运输视频监控系统实践活动,让志愿者从课本走向现场,对工业级监控技术的应用形成了全新认知。他深刻认识到,铁路监控系统是铁路安全监管中不可...

文化服务点亮乡村:长兴村志愿者的实践与思考

在寅阳镇长兴村村民委员会组织的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活动中,一群怀揣热忱的志愿者以文化服务为切入点,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实践。他们深知,乡村振兴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提升...

志愿者支教丁花小学:重塑认知并助力乡村美育发展

志愿者初到丁花小学支教时,带着明确的“任务感”——作为化工专业背景的他,曾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绘画与手工,此次本想将这些“技能”直接教给孩子,让他们多掌握一项才艺。...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寒假实践——为健康饮食寻踪觅源

随着社会的发展,志愿者服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山东大学筑福“社”计师协助稚成开展手机讲堂志愿活动

稚成公益手机讲堂:点亮银发族的P图新世界2025年1月9日,一场别...

“新年色彩·创意手工坊”:湖南女子学院迎新年非遗文化教育活动圆满落幕

本网讯(通讯员林怡曾嘉颖)2025年的新年钟声即将敲响,近日,湖...

迎接2025年,拥抱新时光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轻轻洒在窗前,2025年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

化学专业2023级6班举办大学生消防安全知识团日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2023级化学六...

最新发布

海报

投诉

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