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在静默中听见成长的声音
作为阅读分享课的助教,我的主要工作是维持秩序和记录孩子们的阅读情况。刚开始还有些担心,怕他们坐不住,但当我抱着一摞书走进教室时,迎接我的却是出奇的安静。孩子们选好书本后,教室里只剩下书页翻动的沙沙声。
这让我想起大学老师说过的话:"真正的阅读教育不是教孩子怎么读,而是给他们一个爱上阅读的机会。"看着阳光里那些毛茸茸的发顶,突然明白教育有时不需要太多语言,只要提供一个安静的角落,种下一颗种子,它自会生长。
手工课:在创造中看见无限可能
下午的黏土课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五颜六色的黏土刚发下去,教室就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有的孩子捏出歪歪扭扭的小动物,有的做出想象中的超级英雄,还有个女孩专注地塑造着一朵玫瑰花,失败了好几次也不放弃。
最让我触动的是平时沉默寡言的小彭。他捏了一个拿着书本的小人,悄悄告诉我:"这是长大后的我,要当老师。"粗糙的黏土作品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那一刻突然意识到,手工课不只是教技巧,更是给孩子们一个表达内心的窗口。那些说不出来的梦想、说不清楚的想象,都在指尖的揉捏中具象成形。
一日终了:教育的两种韵律
傍晚整理教室时,发现许多"意外之作":读书笔记上歪歪扭扭的感想,黏土做成的奇怪生物,还有桌角不知谁贴的贴纸。这些痕迹让我想起今天的两个课堂——一个静如深潭,一个动若欢溪,却同样充满生命力。
阅读课的静默里,藏着思想碰撞的火花;手工课的喧闹中,有着最纯粹的专注。看似相反的两种教育形式,其实都在做同一件事:给孩子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回宿舍的路上,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手里攥着孩子们送的黏土小礼物,突然觉得我们来支教,带来的可能远不及收获的多。这些天,孩子们用最本真的样子教会我: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不是塑造,而是发现。
明天还有新的课程,但今天这份感动,会像书页间的阳光、黏土上的指纹一样,长久地留在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