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三下乡实践的第二天,这一天的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实践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一场关于责任、耐心与团队协作的考验。
普法小课堂:在互动中播种法治意识
上午的第二节课是普法小课堂,我担任主讲老师的助教。面对低年级的小朋友们,如何将法律知识转化为他们能理解的语言,成为最大的挑战。老师问:"如果大灰狼抢了小兔子的胡萝卜,对不对呀?"孩子们立刻被这个比喻吸引,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个扎马尾的女孩突然举手:"老师,那如果有人抢我的铅笔呢?"这个问题让普法教育突然与现实连接,我们顺势展开了关于"保护自己物品"的对话。
看着孩子们从懵懂到渐渐明亮的眼神,我意识到普法教育就像播种子——不能期待立刻长成大树,但只要用适合他们的方式浇灌,法治意识的萌芽终会破土而出。
教学调度:在协作中理解团队意义
作为教学组组长,排课表这件看似简单的工作实则充满挑战。晚上在办公室,我对着课表反复修改:要兼顾不同年级的接受能力,平衡理论课与活动课,还要考虑支教老师们的特长与时间安排。
在不断的协商中,我们采用"主课+助教轮换制",既保证教学连续性,又让每位老师得到休息。
一日三省:教育是共同成长
晚上休息后躺在上,今天的画面仍在脑海闪回:普法课上孩子们举起的小手,深夜改课表时电脑屏幕的蓝光......这些碎片拼凑出一个更立体的教育图景——它从来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我们带给乡村孩子的或许只是短暂的知识火花,但他们给予我们的,却是对教育本质最真实的触碰:那些混乱中的真诚,顽皮里的聪慧,以及每双眼睛里藏着的无限可能。明天还有新的挑战,但此刻我只想记下这个感悟:好的教育者,首先要做永远的学习者。